地源熱泵作為一項節能環保的暖通空調系統,地源熱泵一直屬于被推廣的范疇。政府其實很聰明,大家看太陽能、空氣能煤改電、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過程就知道,政策層面的大力扶持其實是指明方向,一旦市場已經形成,消費者有了足夠的認知,就沒有必要一直大力補貼。我們說,一直補貼其實也只是肥了部分人的腰包。另外,地源熱泵的發展也要看具體條件,沒有空間打孔,單純制冷需求等情況下,并不是很適合做該系統。
首先得說一下地源熱泵分很多種類,地源熱泵一般按地源側的能量采集方式來區分用土壤能量采集的為土壤源熱泵,主要做法有垂直式和橫埋式淺層水井的一般為水源熱泵,主要做法有單井式和交替抽灌式用河水的為河水源熱泵用湖水的為湖水源熱泵用污水的為污水源熱泵用中水的為中水源熱泵用海水的為海水源熱泵。。。。。。。。。。。。。。。。。等等政府也在大力推廣地源熱泵,比如新北京市政府一百多萬平米、北京大興機幾十萬平米用的都是地源熱泵。雄安新區幾仟萬平米據說都是中石化投資做的地源熱泵。但政府推廣的方式也是因項目而異。地源熱泵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環境制約,不是每個項目都可以使用地源熱泵。比如土壤源熱泵需要大面積鉆井的場地,市區肯定是提供不了這么大的場所。水源熱泵受水量的限制和回灌的地質條件,一個項目不但要出水好,還需要地質條件回灌好,所以適合做水源熱泵的項目更加少。做河水源熱泵需要所在的項目離河邊近,做海水源熱泵需要所在的項目離海邊近,所以地源熱泵有一定的局限性。地源熱泵多了一套室外能量采集系統,前期投資比其它系統大,需要5-8年才能收回多投入部分的成本,現在很多建筑項目都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地源熱泵根本不適合。我們國家經濟水平還是處于中等偏下,老百姓住的都是塔樓,這種房子單個做不了地源熱泵,但適合做空氣源熱泵。歐美經濟發達,老百姓住的別墅,所以選擇地源熱泵的多。
制約地源熱泵的根本原因為:首先地源熱泵系統有一定局限性,不是每個項目都可用。但目前在采暖上還沒能找到一種比地源熱泵更節能環保、碳排放低、運行穩定、費用低的系統。油、氣鍋爐都是冒煙的,北方霧霾重,用鍋爐與節能環保相背離,空氣源熱泵在北方冬天衰減大,受環境影響大,下雪濕度大還要除霜。在我們國家地源熱泵在一些產權比較穩定,產出比較高的建筑如廠房、醫院、學校、酒店、企業的辦公樓等應用得比較多,而這些項目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不沾邊,一般見不著。
現在一些小區在在前期規劃的時候用地源熱泵建一個能源站,采用PPP的模式,這些使用地比較多。因現在建筑設計思路優先采用節能系統,所以現在很多大型建筑都是幾套系統聯合使用,比如設計一套地源熱泵加一套鍋爐系統,優先使用地源熱泵,地源熱泵制熱不夠再采用鍋爐。這種方式不但節省運行費用,也減少鍋爐的排放。
地源熱泵綜合經濟性在常見的能源系統里可以說是最優的,我總結目前最大的三個問題:
1)缺乏強制性標準約束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環節,導致部分工程系統運行效果差,比如地埋管設計深度120m,施工偷工減料只下110m,因為都在地下埋上了誰也看不出來,換熱不好也沒法明確查出是埋深不夠。
2)對于地下水地源熱泵,抽水回灌不到位,長期運行導致地面沉降嚴重,各地政府控制力度越來越大。此外還存在污染地下水、含水層孔隙堵塞導致取水量下降、換熱器結垢等問題。
3)對于地埋管地源熱泵,地埋管占地面積大,城市寸土寸金,只適合給有大面積綠化或水面的建筑使用,高層小區等就很難了。
再補充一個,對于地埋管地源熱泵,很多項目不重視冬季從地下取熱總量與夏季向地下排熱總量不平衡的問題,我們評審的項目設計方案很多都有這個問題。如果取放熱不平衡率過高(天津市標準給的界限是20%),應該耦合其他輔助系統,否則運行若干年后土壤溫度會持續上升或下降,使全年運行能效降低。很多項目不重視這個,運行第一年挺好就覺得沒事了,后面運行不好又賴地源熱泵技術不好。即使是那些在設計時考慮了這個問題的項目,很多計算方法也有誤,比如直接用設計冷熱負荷(單位是瓦)計算,而非用取放熱量(單位是焦耳)計算,但由于冬夏運行總時間不同等原因,第一種方法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