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熱泵系統(tǒng)以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為低溫熱源,由水源熱泵機組、地熱能交換系統(tǒng)、建筑物內系統(tǒng)組成的供熱空調系統(tǒng)。根據(jù)地熱能交換系統(tǒng)形式的不同,地源熱泵系統(tǒng)分為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tǒng)、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tǒng)和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tǒng)。它使用大地作為熱源(在冬季)或散熱器(在夏天)。
地源熱泵技術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國內應用以來,在全國各地愈來愈受到關注,進行了大量的地源熱泵工程建設實踐。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性的能源危機和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使地源熱泵這項能夠提供清潔、高效、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引起國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目前這項技術己經具備了城市級區(qū)域推廣應用的條件,已經在全國普及推廣開來。
湖北省自2000年開始采用該技術,至今已在武昌火車站、武漢塔子湖體育中心、武漢市美術館、雜技廳、中南劇場、省圖書館新館、省國土資源廳大樓等60多棟建筑應用,建筑應用面積共200多萬m;其中武漢市50棟建筑采用了地源熱泵系統(tǒng),采用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tǒng)的為34棟,面積103萬m’,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tǒng)的為16棟,面積57萬m’。在建的武漢火車站、漢口火車站主站房等都設計有地源熱泵系統(tǒng)。
為充分調動建設單位及開發(fā)商應用地源熱泵技術的積極性,湖北省及武漢市及時將政府決策、工作進展、開展活動等工作內容通過各種媒體向社會傳播。
開發(fā)建設單位也認識到了應用地源熱泵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建設并申報“建筑節(jié)能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
武漢泰躍·金河小區(qū)列為2006年全國十大建筑節(jié)能工程;武漢清江花園小區(qū)列為2003年建設部科技示范工程;武漢市百步亭新港苑小區(qū)、襄樊體育館、宜昌金締華城等4個項目列為財政部、建設部2006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軍事經濟學院圖書館、武漢理工大學綜合樓、宜昌中級人民法院節(jié)能改造等5個項目列為財政部、建設部2007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廣州軍區(qū)中南花園招待所南苑樓、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黃岡市商場、長陽清江山水酒店等4個項目列為財政部、建設部2008年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武漢理工大科技園研發(fā)中心、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實驗樓列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可再生能源與建筑集成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項目”。
本組此次以湖北大學圖書館的地/水源熱泵空調系統(tǒng)進行實地調研,湖北大學圖書館始建于2004年,在建成時采用了地/水源熱泵統(tǒng),至今仍在使用中。
據(jù)前期電話采訪所得結果,湖北大學圖書館占地共42051平方米,空調系統(tǒng)為三臺克萊門特BE/SRHH-3602型螺桿式水地源熱泵,總制冷量3850 kW,總供熱量3100 kW。
整個圖書館的空調系統(tǒng)建成成本接近2000萬,包括主機、管道、風道、末端設備等一系列的費用。維修成本目前維持在每年25萬元,包括定期保養(yǎng)、開關機、設備更換、人力費用等。在項目建成之初建設了三個地下水井,埋管深度為50 m,每口井取水量120 m3/h,目前有一口井因新建地鐵而損壞停用,余兩口井用于抽水冷卻機組,兼用消防蓄水與制冷劑進行換熱。
地源熱泵空調系統(tǒng)在我國是一項尚未普及的技術,它是一項跨專業(yè)、跨學科的綜合能源利用技術,需要通過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的通力協(xié)作,做好勘測、設計、施工、調試等各項工作才能使系統(tǒng)達到要求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性能。近幾年在全國各地已經有大量工程投入使用,應該積極對實際運行經驗進行總結,以其使地源熱泵這項利國利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得到健康有序的發(fā)展。